2025年秋,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国医大师施杞班”访学团赴香港开展为期五天的深度研学。此次访学以“传承·融合·创新”为脉络,在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对话中,探索中医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实践路径。
活动中走访港怡医院与香港医学博物馆,触摸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与历史长河中的双重印记。在港怡医院,同学们看到了中药颗粒剂临床使用的独特疗效,感受到中医药正以多元形态融入香港私营医疗实践。
在香港医学博物馆,也看到了中医药在疫情救治中发挥的作用,再到如今完善的疾病防控网络,百年防疫史串联起中医药随时代进化的智慧,让学子们深刻感知中医与公共卫生体系的深度融合。
高陞街药材市场的烟火气与香港大学的科研氛围,则铺展出中医药传承的立体图景。在市场里,枸杞的红润、陈皮的醇香与五指毛桃、牛大力等沪上少见药材交织,学子们通过观察形态、询问炮制、追溯产地,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具象认知,体悟“中医药源于生活”的文化根基。
走进港大校园,余振强医学图书馆的中西典籍与智能检索系统夯实文献根基,科研实验室里中药提取、化学分析、基因测序等功能分区,以及RNA测序、NGS等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更让学子们目睹传统医学与前沿科技的碰撞——这里正构建着中药研究的全链条创新平台。
最富活力的交流发生在学术研讨与大师讲堂。在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教室,两地学子围绕中医病案展开“头脑风暴”:上海学子以扎实理论与临床经验阐释辨证思路,港大学子则以国际化视野与跨学科思维提出循证视角,从“寒热错杂型痹症”到“慢性筋骨病康复”,思想的火花让诊疗方案更立体。
国医大师施杞教授的讲座则锚定学科方向,他系统构建“中医骨内科学”理论框架,提出以整体观为核心、慢性筋骨病诊疗为特色,融合“内外兼治”“三焦通畅”的全周期模式。孙悦礼副研究员更以“多模态数字模型”展示AI、运动医学与中医骨伤的融合前沿。施杞教授“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寄语,为两地学子注入传承使命与创新动力。
这段跨越香江的研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文化认同与责任传承的洗礼。未来,中医学子们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投身中医药事业,让千年医道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沪港同心,医道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