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朋克养生”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消费现象,在Z世代青年群体中迅速流行。这一现象表现为年轻人一边熬夜、饮食不规律,一边通过服用保健品、中医调理等方式试图弥补健康损耗。这种看似矛盾的健康消费行为背后,折射出当代青年对健康问题的深层焦虑,也体现出他们对传统养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积极融合。与此同时,以雷允上、蔡同德堂等为代表的中医药老字号,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底蕴与“治未病”理念,正通过推出年轻化产品积极拥抱这一群体。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实践团队基于对上海400名青年的问卷调查和多位典型受访者的深度访谈,从多维度解析“朋克养生”群体的中医药老字号认知与消费行为,旨在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现代传播与产品创新提供实践指导。
“朋克养生”不仅是Z世代对健康危机的独特回应,更是一种嵌入日常的生活方式。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城市生活中,熬夜、外卖、长期屏幕时间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常态,而社交平台上不断放大的健康议题进一步催化了他们对“即时补救”式养生的探索。中医药老字号所倡导的“治未病”“整体调理”等理念,以及膏方、茶包、药食同源等轻量化产品形态,恰好契合了他们便捷养生、场景融合的心理需求。
本团队已完成对400名上海青年的问卷调查,初步数据已揭示出若干有价值的趋势。问卷设计涵盖五大核心维度:除基本人口学信息外,特别加入健康自评、生活习惯等题目,以精准识别“朋克养生”人群;中医认知部分通过5级量表,系统评估Z世代对雷允上、蔡同德堂等老字号的品牌感知与“治未病”理念的认同程度;渠道与信念部分创新引入“跟风购买”“社交平台影响”等量表题,结合信息传播路径分析青年群体的消费决策逻辑;消费行为模块则重点关注即食膏方、养生茶饮、中药零食等轻养生产品的接受度与购买意愿;最后通过诸如“是否熬夜敷面膜”“啤酒加枸杞”等行为情境题,深入挖掘其养生实践中的认知与行为矛盾。
在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开展了对多位典型青年的深度访谈,目前已顺利完成全部访谈工作。访谈对象涵盖大学生、职场新人、自由职业者等多个子群体,从不同生活形态切入,细致捕捉其“朋克养生”背后的心理动因与文化态度。多位受访者表示,虽然明知熬夜和不规律作息对健康不利,但仍会选择通过“补救型”产品如清热降火茶、熬夜膏方等实现心理代偿。也有受访者强调,中医药老字号的品牌信任感与文化底蕴是其尝试相关产品的重要动力,但剂型是否便捷、口味是否适口、价格是否适中仍是实际购买的关键考量。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们也注意到,年轻群体对中医药的理解正逐渐从“治病”转向“调理”,从“传统”转向“潮流”,尤其看重产品能否无缝嵌入现有生活节奏。部分受访者提出,当前老字号产品的营销语言与视觉设计仍有提升空间,他们更期待“有故事、有温度、有颜值”的沟通方式。
团队将依托SPSS工具进行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结合访谈文本与社交平台内容进行情感与主题挖掘,进一步解码“朋克养生”现象背后的消费逻辑与文化意涵。后续研究也将加强对“轻养生”产品形态与老字号文化基因之间的关联分析,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品牌年轻化传播与产品创新策略。
“朋克养生”不仅是Z世代的一种消费选择,更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当代社会复兴的重要契机。通过深入解读青年群体的认知逻辑与行为矛盾,中医药老字号可进一步打通传统智慧与现代需求的连接点,实现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向赋能。本团队将持续推进数据挖掘与案例解读,为行业带来更多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