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文明办、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创青春”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结果揭晓,我校系统在本届大赛中医药赛道上共斩获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2项。
大赛以“弘扬传承伟大抗疫精神 青年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分临床医学类、临床护理类、生物医药类、数字医疗类、疾病防控与卫生管理类、中医药类6个赛道,旨在推动卫生健康行业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创新的重要论述,搭建青年创新平台,激发青年创新活力,推动青年科技创新。大赛启动以来,我校系统医务青年创新骨干踊跃参与、各展所长。
奖项 | 项目名称 | 推荐单位 | 负责人 |
金奖 | 凉血潜阳法、活血散瘀法诊治银屑病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李欣 |
金奖 | 睛明视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服务平台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马文 |
银奖 | 基于贝叶斯网络最大熵自学习模型银屑病疗效预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蒯仂 |
银奖 | 中药靶向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王炎 |
铜奖 | 护韵——基于可穿戴中医智能设备的运动护具系列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 孙晨冰 |
铜奖 | 现代冥想辅助癌症患者康复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李岩 |
金奖项目
凉血潜阳法、活血散瘀法诊治银屑病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
负责人 李欣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项目简介
结合沪上夏氏外科经验,明确银屑病“以血为本,血热为先,血瘀贯穿疾病全过程”核心病机,确定凉血潜阳法、活血散瘀法为诊治关键,并研究该法作用机制;阐明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共病模式,进入2019年美国银屑病管理和治疗指南,提出筛查、管理办法;明确中医药治疗银屑病“药-效”应用规律,开发创新中药,积极推进临床应用。
项目成果展示
睛明视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服务平台
负责人 马文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项目简介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睛明视界团队完善防控策略,以筛查为基础,建立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档案;成立防控平台,研发中医特色治疗;建立防控标准,完成《睛明视界标准操作指南》。实现了以筛查为基础、以中医诊疗为特色、贯穿家庭康复的一体化创新服务模式。
项目成果展示
银奖项目
基于贝叶斯网络最大熵自学习模型银屑病疗效预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负责人 蒯仂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项目简介
银屑病的疗效预测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目前缺乏标准的量化方法。本项目应用贝叶斯网络结合最大熵自学习模型构建了疗效预测系统,较传统层次分析等方法具有更优的准确性。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计划资助,授权国家计算机软件专著权2项(排名第一),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一),主编专著1部,第一作者发表相关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7篇;预测系统在全国20家单位推广应用,获得50万投资意向。
项目成果展示
中药靶向抗肿瘤纳米递送系统
负责人 王炎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项目简介
针对临床上肿瘤术后易复发转移的防治难题开展研究,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筛选具有稳定性好、免疫原性低和容易进入细胞等优点的纳米材料,并对纳米材料进行优化及化学修饰,使其主动识别特定的一类具有较高侵袭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分子靶点,提高药物递送效率,降低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达到肿瘤精准治疗的目的,满足社会需要。并进一步探索中药纳米靶向制剂抗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丰富中医药治疗肿瘤微环境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靶向制剂的研发及在临床中医药靶向防治肿瘤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成果展示
铜奖项目
护韵——基于可穿戴中医智能设备的运动护具系列
负责人 孙晨冰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项目简介
“护韵”项目为可穿戴中医智能运动护具系列,在对关节物理防护的基础上,创新地通过运动位移监测、步态分析及运动手环操作系统,采集用户实时运动情况并进行反馈,在运动效果最大化的同时,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运用中药熏蒸、中药贴敷技术,在运动损伤恢复中起到局部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康复治疗作用。辅以专业的运动课程平台服务,达到“护”运动于外;“韵”中医于内。
项目成果展示
现代冥想辅助癌症患者康复
负责人 李岩
推荐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项目简介
冥想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癌症患者症状管理和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本项目将在深度挖掘古籍文献并结合开展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研发针对各类癌症患者的中医现代冥想系列专辑;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等打造中医非药物示范疗法,形成疗效明确、机理清晰、特色鲜明的癌症患者身心康复的“中国方案”。
项目成果展示
通过此次大赛,我校系统医务青年将继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岗位创新创造,用医学科学技术维护公众健康安全,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