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传承红色精神,感悟初心使命——探索蕴藏于上海渔阳里的党史故事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2-09-12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夏花绚烂,烈日炎炎,2022年暑期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子们以乡情为纽带,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以所学为所用,将炙热的情感与最务实的知识投身到社会实践大熔炉中去,奉献自我,锻造新我,成就强我。

近期校团委将持续发布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开展情况推送,展现团队社会实践成果与风采,也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经验学习,欢迎同学们关注!

传承红色精神

感悟初心使命

探索蕴藏于

上海渔阳里的党史故事

前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杏马学社”学员,组成“再走红色路·杏马筑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探寻上海渔阳里在历史长河中蕴含的红色故事,感悟革命青年的红色觉醒,肩负新时代中医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在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和淮海中路之间,有一片旧式石库门里弄建筑,被称作渔阳里。渔阳里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弄堂,一头连着淮海中路,一头连着南昌路,靠近淮海中路的一段街坊被称为新渔阳里,靠近南昌路的一段街坊被称为老渔阳里。这新老渔阳里在中国革命历史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历史的波涛中熠熠生辉。近日,“再走红色路·杏马筑梦行”实践团成员便在上海渔阳里开启一段红色之旅。


寻找红色起点

铭记初心使命

实践团一行首先来到位于今南昌路1002号的老渔阳里2号,这里被认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是中共创建初期的重要活动场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这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旧式石库门住宅,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处红色遗址的“前世今生”与令人铭记的红色故事。这里既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陈独秀的寓所,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新青年》的编辑部、工人刊物《劳动界》创刊地,也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地和第一个中央局机关办公场所。


正是在老渔阳里2号,李中结识了李达、陈望道、李汉俊、李启汉、俞秀松等同志。在此,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学习与交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地走上了为信念奋斗终身的道路。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探访、重现历史场景等实践方式,深切地感悟到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对革命前辈在摸索中前进、不倦探索的无畏付出更加敬佩,也激励着我们在坚守初心使命的路上不断奋勇前进。


追忆百年团史

重温烽火青春

老渔阳里有一个出口在淮海路上,实践团随后来到淮海中路5676号的新渔阳里6号,这里是一幢坐北朝南、两楼两底砖木结构的石库门建筑。这里诞生了中国的三个“第一”: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培养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通讯社——中俄通讯社。

新老渔阳里彼此密不可分,老渔阳里2号与外国语学社相隔不远,陈独秀无需出弄堂便可去学校授课,因此渔阳里的弄堂也被称作“共产主义小道”。


在建筑的历史沉淀和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实践团成员一同追忆百年团史,也了解到俞秀松在上海渔阳里中留下的深刻印记。19206月,陈独秀正是在他的寓所——老渔阳里2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为了培养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陈独秀指派俞秀松出面,与施存统、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等八名青年组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8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新渔阳里6号成立,俞秀松任书记,同时他也是上海外国语学社的秘书。实践团成员通过外国语学社教室中的一张张桌椅,重温了百年前从渔阳里走出的革命青年的烽火青春和爱国情怀,更深切地体会到“秀松”精神中终为信念而奋斗,知行合一、清廉守正的精神内核,不由得热泪盈眶。


实践团成员感想

沿着红色经典步道穿梭在石库门里弄中,渔阳里的一砖一瓦似乎都还印刻着百余年前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就是这相隔不足百米的新老渔阳里,似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破开了长久的黑夜,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晨曦。秀松长青,奋斗不止。彼时的俞秀松同志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中去,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现疫情当下,无数青年迎难而上,化身为志愿者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众多杏林学子更是奋斗在了抗疫第一线。如今的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接过了这传承百年的火炬,正用行动践行着秀松精神。我从此次渔阳里之行中,窥见了过往的峥嵘岁月,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从新的征程再度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燃烧青春,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当肩负起的责任。

——中药学院 朱奕霖

我等青年一代,注定是被关注、被期待的一代,一腔热血与一往无前描绘出青年们的精气神,今日我们走进渔阳里,走近中国共产党的摇篮,看青春在这里激昂,让梦想从这里启航。如果说石库门吟唱的只是上海过去的影子,那么渔阳里奏响的却是一曲历史恢弘的红色交响曲,从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点亮中国革命的晨曦,再到一代代青年留下求索真理的足迹,坚定理想信念,在黑暗中播撒希望的火种,将奋斗的故事传唱至今。看着老物件中沸腾着当初青年们的热血,我不禁陷入沉思,今日我等青年与其说是实地走访,不如称之为两代青年间隔空对话,要让“秀松”精神得到传承,要将时代的火炬传递,更要明白革命青年的奋斗内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日我等青年自当永立潮头,以岐黄学子之身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燃烧青春、奉献力量,肩负起新时代新青年的使命担当。

——中药学院 喻蜀梧

此次在上海渔阳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共青团的创建细节、中国革命青年的奋斗事迹和精神内涵,深切感悟到承载在红色建筑和一件件老物件中的青年热血和爱国情怀。与文本阅读不同的是,实践使党史故事更加立体形象,令人仿佛置身于真实历史场景中,更加记忆深刻,发人深省。我在探索中进一步领悟了“秀松”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时代意义,思考中医青年为不负重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应肩负起的新时代使命与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 徐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