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共谋发展 共绘友谊携手成长
——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干部基层挂职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新局面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14日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有关精神,根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从全国高等学校中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的通知》和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从全市高等学校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的通知》精神,2011年初,上海中医药大学经过报名、筛选、体检、公示等环节,选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王树仁、护理学院徐琳、岳阳临床医学院王蒂娜三名团干部分赴西藏、云南、上海市静安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对团干部赴基层挂职工作高度重视,为挂职干部开展基层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挂职前,校党委为三位挂职团干部召开了隆重的欢送会,并从经费、待遇等方面为团干部解决后顾之忧,以保障其在基层的工作学习生活顺利开展。为“搭建东西部团委友谊合作交流之桥梁”,改善西藏康马团县委办公条件,上海中医药大学向康马县团县委捐赠了一台全新笔记本电脑;2011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十余人赴景谷县城关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支教活动,邀请静安区青少年走进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促推社区青少年工作与大学共青团工作共建。2011年11月,校党委副书记王群带队前往云南慰问挂职团干部徐琳同志,并就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事宜与共青团云南省普洱市委员会和云南省景谷县人民政府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干部挂职基层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了校地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打开了当地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崭新局面。通过校地双方合作共建,助推当地今后医疗卫生和青少年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创造新的思路。
上海中医药大学三位团干部在基层工作期间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为当地共青团工作出谋划策,为挂职地方发展贡献绵薄之力。通过一年的挂职锻炼,他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启迪了思维、深化了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实际工作能力、政策理论水平等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仁行西藏一年,情系西藏一生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挂职团干部王树仁在西藏日喀则工作的真实写照。一年来,由于工作的辛苦、生活条件较差和缺氧的环境等因素,他的体重已经较赴藏前减轻了20多斤,皮肤变得黝黑,眼睛也曾经晒伤,但是他仍旧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发扬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讲正气、树新风、多奉献。
一抵达挂职的康马县,他就立刻投入参与了当地的植树活动,虽然在劳动中深刻体会到西藏气候的恶劣,但是想到将来西藏的绿色中有他贡献的一份,心中还是幸福的。在人生地疏的情况下,他密切联系当地的干部群众,向上海援藏干部学习,向黑龙江援藏干部学习,向当地的藏族干部和在藏干部学习,所以很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同时思考“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在完成团县委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和妇联以及旅游局等部门共同开展活动,并积极参与驻村基层建设工作,积极宣传国家的惠民政策,让群众真正知道“惠从何来,惠到何处”。他利用摄影特长如实记录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尼寺的萨噶达娃节民俗庆典活动,也先后拍摄了“曲美雄谷抗英英雄纪念碑”、“多庆湖”、“冲巴湖”、“艾旺寺”和“朗通庄园”以及当地农民耕作的场景。作品还参与于了6月15日举行的第22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让国内外了解康马、认识康马。
他克服高原反应,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特别是针对中小学校的考察,先后走访了康马县境内的萨玛达小学、嘎啦乡中心小学、少岗乡中心小学、南尼乡中心小学、康马县初级中学和康马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通过走访,初步了解康马县的教育基础情况和团组织工作的基本情况。并与中小学团干部开展一对一访谈,探讨新社会形势下的团员教育和发展工作,同时研究在开展团组织活动中如何能节约资金而又起到更好的效果。
他还积极参与康马团县“为基层、为群众献爱心”捐款活动,并为康马县地震受灾的民众捐款,以实际行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挂职期间,他积极与派出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和附属岳阳医院联系,构建起一座横贯祖国东西的桥梁,通过东西部团委的合作交流,给西藏基层团组织工作带来新的面貌和新的气象。
景谷“媳妇”爱下乡,智力助县展风采
2011年1月1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团委书记徐琳赴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挂职团县委副书记,按照当地习惯,一般称呼副职干部的时候就在姓氏后面加个副字,于是她就被大家称为“徐副”,云南话与“媳妇”同音,热情开朗的同事们常常开玩笑叫她“媳妇”。而这段“远嫁”云南的日子也令她终生难忘。
下乡是挂职干部获得最大收获和锻炼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想真正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诉求,就要走到老百姓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一年的时间,普洱市的大部分县区、景谷的10个乡镇她全部都跑遍了。最长的一次在五一期间驻扎永平镇边江片区10天,跑了两个镇的八个村。有几次甚至是晚上9点连夜出发,第二天工作结束又趁夜色返回。在下乡过程中她与村寨团干部进行面对面交流、受邀去中小学做讲座、配合政法委开展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群体情况调研、开展农村合作组织团建工作、青年创业贷免扶补工作培训、志愿者服务活动……。由于下乡工作人员有限,有时她是团干部,有时她是村上学校的老师,有时她是电视台的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报道……。这也让她看到了基层工作者的艰辛,看到了他们身上乐于奉献的闪光点。通过下乡调研,学习新理念、吸收新知识逐步成为她的自觉行动。
本着“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她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促进景谷县教育观念的更新。积极参与筹备景谷县第一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培训班,并为乡镇团干部、大学生村官开展《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方法创新》及《青年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讲座,反响热烈。培训中,运用视频、案例教学等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为团干部分享了前沿知识、青年发展特点等热门话题。该县党校副校长李先美激动地说,在景谷党校很少有讲座越讲人越多的情况,党校领导班子全体聆听了授课的全部内容。课后,团干部纷纷与她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并表示讲座受益匪浅,希望了解更多的前沿知识,更好地为将来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同时,党校又将她推荐给县工商联,为工商联会员一百余人开展了主题《中小企业管理的道与术》的知识讲座。
服务青年有新意,拓展工作有平台
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团委书记王蒂娜在上海市静安区的挂职工作于年初拉开了序幕。对于工作环境的变化,她积极进行调整,较快地适应了工作角色的转变和工作环境的转变。抓住今年建党90周年的契机,她积极参与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如“理想之路”——上海青少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型寻访活动;“真理的力量”——上海青少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宣讲活动;“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静安白领青年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活动;“童心向党庆六一”主题红色电影观摩活动; “红领巾心向党·从小学先锋”访谈活动;红色文体节目创编活动;“我把幸福告诉你”等主题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新媒体的兴起对青少年产生重大影响,也为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她认真研究新媒体的特点规律,参与完成“静安青春地带”升级改版,新建“静安青联委员信息平台”,筹建“静安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平台”,并通过微博平台与基层团干部、团员青年展开互动。新媒体的运用拓展了共青团信息发布的新途径,拓宽了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新渠道,搭建了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新平台,也增强了团组织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和凝聚。
挂职期间适逢静安区第十三次团代会,她全身心参与组织工作,讲究工作方法、技巧,充分发挥细致耐心的风格,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地推动团代会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她也积极地参与到“两新”团建中,不断完善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建设,同时参与推进区域化团建工作,确保更多区域内团员青年获得来自所属系统和区域的双重服务与教育,确保团工作对更多青年的持续影响,加快实现了团工作从区属向区域跨越的重要转变。她还结合自身工作优势,以2011年静安区暑假@社区系列活动为契机,组织静安区青少年走进上海中医药大学,促进了社区青少年工作与大学共青团工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