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简介] 施建蓉:教授、博士生导师
各位同学,晚上好!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交流。我是199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2001年博士毕业,所以我跟大家是校友,年龄上是学长。这次活动之前,研究生院的杨永清主任和张志枫书记要我给同学们讲一些发散性的思维。我准备分两块,一块是和大家交流一下美国人怎么看我们中国,看我们的教育。第二就是我去的这两次期间我的比较,我们和他们有哪些差异。
美国人眼里的中国
我选了美国《新闻周刊》上的一篇报道,它评述了我们中国的发展,是从他们的视角看我们,概括了很多领域,而且国内的媒体对这篇文章是持正面态度的,出于个人的爱好我就把它复印了下来。这是它的封面,封面是章子怡,大家都认识。背景是东方明珠和长城,这里面还有很大的一张照片,两面整版的,8开,就是在上海的人民广场上,一个小孩在玩水。它说:“Dose the future belong to China?”打了一个大问号。这是南京路,拍了很多普通人的照片。我们看一下他对我们中国的描述:“中国很大,但是很穷,这些正在改变,美国现在要真正开始警觉中国的发展了。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国的浦东,今天的浦东已经是中国很大的金融中心,再过三年,星巴克在中国的数量将比美国还要多,去年沃尔玛的销量是18个billion美元,其中80%made in China,这个巨大的市场对整个世界的经济产生了冲击。”他分析,“在整个世界崛起的过程中,早期以欧洲为主体,19世纪到20世纪是美国的崛起,现在则是以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在这个过程中,新崛起的国家要么去执行已经约定俗成的国际规则,要么就是去打破它,中国的崛起会给世界带来什么?”
“中国这么多年来是在孔夫子的思想下发展的,精髓就是纪律、学习、敬老,如果还是按照这个思想的话,中国做不到今天。之所以中国最近有这么大的发展,是因为从政治角度进行了改革,转折点就是1979年,当苏联去进军阿富汗的时候,中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来要改革开放。所以中国的发展,要归功于中国政府的规划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