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9)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1-12浏览次数:31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简 报

  第四期  

  共青团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2006年7月24日  

  常熟蒋巷展新颜 现代农村扬先进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团总支暑期社会实践赴蒋巷实践考察

  2006年7月16日至7月19日,中药学院团总支部分团学干部来到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进行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 “观蒋巷三十年沧桑,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项目主题,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导思想,探讨蒋巷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经验,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可行的措施。通过考察蒋巷村党建工作以及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团学干部们体会到,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重要的作用。

  点击蒋巷

  蒋巷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湖水网地区,东濒上海、南临京沪铁路,西接苏嘉杭高速公路,北依常熟港。全村186户,760人,村辖面积3平方公里。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超过10.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45万元(不包括集体福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5万美元。而在1991年,全村负债200万元;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600元。

  活动手记

  走进蒋巷

  没来蒋巷之前,一切有关蒋巷的认识都来自网上。蒋巷在我的心中就像一个昏暗灯光下模糊的背影。不过,对蒋巷,我还是出满了好奇:一个40年前穷土恶水,偏僻闭塞的地方,是如何蜕变成温家宝总理口中全面发展,农民富裕的典范呢?是什么原因让蒋巷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产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蒋巷。

  一进蒋巷,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我觉得蒋巷有种城市周边高级住宅区的味道。统一豪华的二层别墅,铺着刻有美丽花纹的地砖、错落有致的道路网,离住宅区不远处的健身娱乐园……要不是远处1000亩绿油油稻田的提醒,我真的无法把眼前的景象与先前对农村的印象相比。没来蒋巷前,对蒋巷的发展还是有一点担心和疑问的,曾几何时,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让很多村子成了小煤窑、造纸厂的温床,经济看似发展了,却付出了环境的代价。但眼前的蒋巷山清水秀,绿树成荫,让我的担心瞬间不攻自破。只是,走进蒋巷,了解蒋巷的愿望变得越来越迫切了。

  在村干部热情的带领下,经过几天的考察,我对蒋巷的发展模式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我觉得:蒋巷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蒋巷人的话说就是:“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持家。” 蒋巷的如今的发展,正是这十二个字的真实写照。

  蒋巷的农业极具现代农业的特色,可以简单概括成两点:一是机械化, 蒋巷的1000亩耕地仅仅由16个人负责,要不是高度的机械化耕作,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二是在种植水稻的同时还掺杂了大量的经济作物,农业呈多向性发展。虽然农业已不是蒋巷主要的经济来源,但它给蒋巷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生产生活的环境,为蒋巷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提到蒋巷,就一定要说一说蒋巷的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常盛集团是中国知名企业,“常盛”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轻,重钢结构建筑工程建材系列产品连年被评为江苏省同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常盛集团就是蒋巷腾飞的翅膀。与一般的乡镇企业相比,常盛集团优势明显,特色鲜明。首先,是产品科技含量高。要知道科技是现代企业的发展之本,科技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质量,代表了独树一帜。其次,是抓住了市场的命脉。钢结构,主要是用于工厂厂房的建造。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兴建了许多企业,无疑在厂房建设方面有着很大的市场。其三,是稳扎稳打重品牌。蒋巷没有盲目的追求多元化的发展,而是立足于钢结构,做好钢结构,把优势化盛势,把钢解构作为一个有力的支点与契机。

  前两天,参观了蒋巷的“生态园”,这个占地500亩的大花园是蒋巷为发展旅游业建造的。里面有根雕馆、村史馆、动物园等景点还有茶楼,农家乐等休闲娱乐的地方。蒋巷选择发展旅游业是很明智的,蒋巷在全国已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这块金字招牌是最好的广告,虽然蒋巷的面积不大,没有什么奇特的自然景观和著名的人文轨迹,但蒋巷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是吸人眼球的卖点,蒋巷完全有理由成为一个别具一格的旅游景点。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这既是蒋巷人民的奋斗信念,也是我们参观展览馆后,最深的感想与体会。三天的调研转眼就结束了,没来蒋巷之前是疑惑,离开蒋巷之时是不舍,因为,我不但为它的自然景色所吸引,更为它浓浓的新农村的人文气息所折服。农业、工业、旅游业,如今的蒋巷正朝着全村三业产值持续增长的方向大踏步地前进。没有踌躇,更没有彷徨,有的只是一如既往的坚定与执着。三天虽然短暂,却给了我无数爱上蒋巷的理由。愿蒋巷的明天更美好!

  (袁野)

  报:团市委、校党委、附属医院、学院、中心、部党委(党总支)             

  送:附属医院团委、学院分团委(团总支)、直属团支部                      

  编辑:朱谷晶 徐文静 谢芳             指导老师:李赣 陶思亮 向延卫      

  联系方式:51322084                   稿件邮箱:zydshsj@sina.com         

  (共印1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