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面对社会日益增长的全周期、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立足护理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护生实习日记——用燕尾帽下的温情赋能职业教育新篇章”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引导护生深入临床一线,在真实医疗环境中夯实操作技能、体悟职业责任、传递护理温度。通过实践,同学们深切体会到护理事业因生命相托而厚重——曾经在课堂上听讲的严谨规范和查对制度,不再是冰冷条文,而是为患者筑牢安全的防线、阻止不良事件发生的隐形盾牌。她们在实践中触摸到护士角色沉甸甸的分量,明白了自己所站的位置,始终关乎生命的温度与安全。能够对话普陀区利群医院党总支书记李静老师,是本次实践团队的意外之喜,李静老师作为护理学院优秀校友,讲述了她从上中医学子成长为医院管理者的心路历程。她寄语学弟学妹提升三大能力:护理创新的融合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胜任力、人文护理的共情力。而提升各种能力的前提就是护士要清楚目前的护理前景,她以亲身经历描绘了从手工书写护理记录到AI赋能的全流程智能化变革,从单一疾病照护到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时代跨越。从荣获“左英护理奖”的优秀护士到医院党建工作者,李静老师表示正是对于护理行业有全面的认知,才能够使得自己更加专业,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要越来越重视智慧医疗的发展前景,深刻理解“护理人文是技术理性与人性温度的高阶平衡”的重要含义。
“安全守护阀”,意味着护士是医疗过程关键一环的实时监测者、风险预警者和安全干预者。他们时刻站在患者身边,确保医疗行为的安全、准确、有效,防止任何可能的差错对患者造成伤害。她们不仅是数据的记录员,更是数据的第一解读人,持续性的评估是安全的基础,而这些都对护士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实践团队记录着护生们的每日工作,大家都在带教老师严格监督下,逐步掌握生命体征监测、静脉输液、无菌技术、标本采集、基础护理等核心护理操作技能,强化“三查八对”等安全规范意识,帮助同学们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习惯。针对实习生的操作练习和临床观察,老师们给予即时、具体的反馈与指导,帮助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升能力。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责任感。真实场景的沟通历练是提升护生沟通能力的良好途径,在跟随带教老师的实习过程中,她们是故事的记录者,看到的故事比病历上写的要丰富得多,她们知道哪位患者因为疼痛夜里偷偷哭了,知道哪位家属为费用发愁,也知道患者今天比昨天多吃了一口饭,多笑了一次。她们是故事的串联者,医疗是一个团队工作。护士是连接医生、药师、康复师、营养师和患者的核心枢纽,就像小说中的叙事主线,将各个角色的行动和情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治疗“叙事”。她们是意义的赋予者,护士们通过耐心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理解正在发生什么,为他们混乱的经历理出脉络,赋予这段艰难时光以积极的意义和希望。学习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理念的理解。护生实习日记——用燕尾帽下的温情赋能职业教育新篇章”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不仅是一次从课堂走向临床的技能锻炼,更是一场深刻的职业启蒙与价值重塑之旅。同学们在真实医疗情境中理解了“三查八对”等规范背后的生命重量,体会了护士作为“智慧医疗连接点”“安全守护阀”与“温暖叙事者”的多重角色内涵。通过一线实习,大家进一步坚定了职业信念,提升了人文关怀能力与全周期健康服务意识。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为她们未来成为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又充满人性温度的新时代护理人才注入持久而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