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青战略是党中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海的高度重视和对青海各族群众的特殊关怀。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引下,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沪青医脉·同心共筑”实践团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整理、真人访谈等方式,于青海省、上海市两地开展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医疗援建为切入点,全面梳理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成果,深入挖掘当地人民幸福感、满足感持续提升的深层原因,进而研究可持续帮扶路径,推动优质资源精准落地,助力青海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实践团成员奔赴青海省前线深入学习。在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实地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医院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成果斐然:CT、高压氧舱、远程会诊系统等现代化设备有序运转,诊疗区域布局合理、环境干净整洁,功能分区清晰明确,患者就医动线流畅,援建成效一目了然。
相关数据显示,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年门急诊量呈稳步增长态势,患者综合满意度显著提升。据院方负责人介绍,在党的坚强引领下,该院借助上海援青干部的倾力帮扶,将先进技术“带土移植”,系统引入上海管理经验,让诊疗流程更加规范高效,医疗质量得以持续改进,群众就医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尤其是在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干部精准且持续的帮扶下,医院不仅在基础设施升级、健康宣教普及以及急诊急救体系完善等多方面取得巨大进步,还成功晋升三级乙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一踏进青海省中医院,实践团成员便被这里蓬勃发展的景象所吸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团指导老师林勋三年来的悉心引领。在学科建设上,青海省中医院“高原中医”特色凸显,新增多类省级重点专科、多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新设众多专病门诊,出版多部专著、拍摄多部宣传片;科研人才领域获2项国家级课题立项,与省外合作并外派百余人进修;医疗援青有创新举措,技术“扎根留痕”。实践团指导老师林勋深深融入青海,他坚守初心,为医院发展倾尽全力、无私奉献,是青海省中医院在上海援青第五批工作期间取得佳绩的关键引领者,其敬业精神与专业素养为团队树立了榜样。
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干部圆满返沪,实践团成员随即开展深入采访。通过一对一交流,实践团成员既获悉援青工程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成果,也挖掘出诸多感人故事。实践团深刻认识到,在党的领导下,援青干部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为果洛医疗全方位赋能,在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留下宝贵财富,为两地医疗合作持续深化注入强大动力。
上海第五批援青医疗队领队、上海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周峰称,看到果洛医疗事业发展深感欣慰。果洛医疗关乎民生、百姓生死,是国家要事。他希望后辈精益求精,钻研医学理论、普及医疗知识,保障全民健康,期待果洛医疗更完善,未来绝症被攻克,人人享医疗福祉。
上海第五批援青干部、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璐回忆:“在果洛,我们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攻克诸多医疗难题。看到患者因治疗重获新生,成就感难以言表。”他还分享,援青期间与上海后方医院紧密合作,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医院科研水平,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作为新时代中医药学子,实践团成员们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把在青海省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化作前行的动力,积极传播医疗援建的先进经验和感人故事,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伟大事业中来。同时,实践团也将持续关注医疗援建的后续发展,深入研究可持续帮扶路径,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江河同脉,山海情深”,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省医疗卫生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民族团结之花也将在雪域高原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