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适老化疗愈空间”走进社区,让认知障碍预防更有温度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5-08-16浏览次数:10

据《中国医学报》报道,截至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其中痴呆总体患病率约为6%,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约为15.5%,患病总人数共达5300万。由此可见,认知障碍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公共健康体系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社会各界亟需探索有效干预手段,以延缓老年人群认知衰退进程,提升日常生活质量。

而社区作为老年群体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认知障碍早期识别、干预与长期管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依托社区平台开展认知健康服务,不仅便于老年人就近参与,降低就医门槛,还能通过常态化活动增强社会支持网络,缓解孤独与焦虑情绪。基于社区具有的独特优势,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时光回廊”老年疗愈实践团的同学们走进上钢养护院,以缅怀疗法为科学支撑,着力于为老年朋友个性化打造社区适老化缅怀疗愈空间。

为有效开展空间定制工作,实践团的同学们首先前往上钢养护院进行了详细的环境调研。在实地走访中,同学们不仅全面了解了养护院的整体布局,还特别注意到院内设有专门的演出活动室、每层楼均配备的老年活动室以及社工活动室等多个功能明确的活动区域。这些活动区域在每天下午三点都有一系列固定的活动安排,为老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日常娱乐和社交机会。这些相对稳定的场地资源和固定的时间安排,为实践团后续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便利条件。

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还细心观察:喜欢在活动室参与活动的老人群体相对固定,而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则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出现在公共活动区域。这一发现促使团队开始重新思考空间设计的方向,或许可以将更多的关注点和设计精力放在老人的病房或单个病床上,通过优化私人空间的布局和功能,来更好地满足这些特殊老人群体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实地了解环境之后,“时光回廊”老年疗愈实践团的同学们为上钢养护院的爷爷奶奶带来了有关“缅怀疗法”的科普宣讲。同学们介绍:缅怀疗法其核心是陪伴人们漫步于生命记忆的“时光长廊”,用线索打捞起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片段。一张泛黄照片、一段旧旋律、一封泛着墨香的信都能成为唤醒记忆的钥匙。当这些记忆碎片被重新拼贴,老人们深刻感受到熟悉的亲切感,在内心深处激发安宁与满足,使生命故事在温情中得以延续,为当下带来深沉而持久的心理慰藉。

“时光回廊”老年疗愈实践团的同学们还对项目内容进行介绍:未来,团队想根据老人的情况,在院内量身打造一个具有温情的缅怀空间。空间不仅会通过环境布置唤醒珍贵记忆,也会设计一些小活动重拾幸福瞬间。“时光回廊”将不仅仅是一个承载着人生故事的专属空间,更将成为老人们汲取情感慰藉的心灵港湾。在这里,老人们可以与熟悉的老物件互动,唤醒内心深处的积极情绪,感受安宁与幸福;也能在彼此的分享与协作中,体验到温暖的陪伴与紧密的情感联结。通过梳理和讲述自己的故事,老人们加深对自我的理解与接纳,重新发现并肯定自己生命的独特价值。在这里,每一个尘封的老物件都将再次诉说温情的故事,每一个小小的空间都将化作盛放生命故事的温暖容器,老人们在回忆与分享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与美好。

科普结束后,同学们还和爷爷奶奶一起玩起了“听歌识曲”的小游戏。通过《北京的金山上》、《心雨》、《东方之珠》三首歌曲作为不同年代的时代印记,引发老人们对于过往岁月的回忆。旋律缓缓奏响,爷爷奶奶轻轻哼唱。每一首歌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记忆的宝盒,让他们沉浸在往昔的岁月中。大家分享着那些与歌曲相关的故事,眼神中闪烁着怀旧的光芒。这些旋律不仅勾起了他们对青春的回忆,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沉淀和生活的美好。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调研,结合老人的实际需求,精心打磨疗愈空间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环境布置、活动设计与故事分享,让空间真正成为老人们汲取情感慰藉、感受生命美好的心灵港湾。每一个老物件的诉说、每一次分享的共鸣,都将汇聚成时光长河中最温暖的回响,助力老人们在回忆与陪伴中,重新发现生命的独特价值与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