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透过时光的温度,怀旧疗法让记忆开出“花”~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5-08-07浏览次数:10

在我国,脑卒中是老年人群中高发的慢性疾病,而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更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人文理念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一种名为“怀旧疗法”的干预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它通过唤醒正面回忆、激活多感官体验,缓解老年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望改善其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

为推动怀旧疗法的认知与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昊康疗养实践团发起“守忆拾光——怀旧疗法改善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科普实践”活动。成员们尝试将医学知识、人文关怀与互动体验有机结合,连续四次走进昊康疗养院,为康复期老年患者带去温暖的陪伴与有益的探索。

在第一次走访中,实践团成员围绕“脑卒中与认知障碍”的基础知识,开展了一场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讲座。通过生动的图文展示和生活化的比喻,成员们从脑卒中的表现、危险因素到康复期的注意事项,帮助老人们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状况。同时,也首次引入“怀旧疗法”的概念,鼓励老人们分享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唤起生活记忆。在倾听与交流中,情感的连接慢慢建立,原本拘谨的氛围悄然打开。

第二次活动中,实践团带来了色彩鲜艳的扭扭棒,指导老人们进行简单的编织操作。虽然扭扭棒作为一种现代材料对老一辈来说较为陌生,但“动手做东西”却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记忆。很多老人年轻时都编织过草绳、藤篮,做过布鞋、补过衣物。成员们在活动现场一步步示范编织方法,老人们也兴致勃勃地尝试操作。第三次活动,实践团准备了艾草香囊和艾草锤制作。艾草的清香扑鼻而来,瞬间唤醒了长辈们关于端午节、老家院子和童年夏天的记忆。成员们一边讲解中药材的功效,一边协助他们动手缝制香囊。这不仅是一项认知训练,更是一次感官唤醒与文化共鸣的过程。

在最后一次活动中,昊康疗养实践团围绕前几次活动的内容,开展了总结回顾与巩固互动。以轻松问答的方式,与老人们一起回忆脑卒中相关知识、中药材功效和制作环节中的趣事,帮助他们梳理所学、加强记忆。虽然时间有限,但在这段共同度过的日子里,成员们感受到“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疗愈力量。通过四次实践活动,昊康疗养实践团不仅为老人们送去了脑卒中康复与认知障碍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在真实的互动中亲身感受到了“怀旧疗法”的独特价值。比起冷冰冰的医疗术语,原来一段记忆、一首老歌、一次陪伴,都能成为点亮认知与情感的温柔力量。期待将来能把怀旧疗法更系统地应用于更多老年康复场景中,用科学与温情,守住记忆的光,照亮他们余下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