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云南“药韵”行!这场中医药+乡村振兴的跨界之旅超有料~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5-07-29浏览次数:10

近期,中药学院党委副书记陆婧辅导员张瑞玉“药韵”项目成员刘雍旸、蔡静,与上海相宜公益基金会同行,深入云南省宣威市、师宗县,开展了一场融合文化传播、教育实践与产业调研的“本草之旅”。此行旨在播撒中医药文化种子,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中医药赋能乡村振兴与教育创新的新路径。

团队先后走进宣威市复兴第二完全小学、师宗县竹基镇中心完全小学及葵山镇中心完全小学。刘雍旸、蔡静同学化身“本草老师”,为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实践课——本草洗发皂与衣香藻豆的制作。课堂不再局限于书本,何首乌的乌发之效、茯苓的健脾之功、丁香的馥郁之香,在孩子们亲手触摸、称量、融合的过程中变得鲜活可感。孩子们沉浸在亲手创造本草产品的乐趣里,中医药文化的智慧与魅力,悄然与美育的审美、劳育的实践深度融合,在稚嫩的心田里“启智润心,深耕厚植”。

为探寻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团队实地走访了大同街道中药材种植基地、普瑞生物产业园及葵山镇冒水洞沪滇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在三七、重楼等道地药材的田间地头,师生们触摸着带着泥土气息的根茎;在薏苡仁等产品的精深加工线上,目睹了药材如何蜕变为优质商品。从基地建设、饮片生产、中药提取到保健食品、药品深加工乃至医疗服务,一条集绿色、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完整中药产业链清晰呈现。此行不仅让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当地中医药资源的丰饶与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也直面了其在升级转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传承,根在人心。团队与参与课程的学生、一线教师、中医药单位从业者、药材种植户等进行了深度访谈。围绕当地特色药材资源、产业发展瓶颈、中医药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困境、青少年中医药教育的需求与前景等核心议题,广泛倾听各方声音。每一次对话,都是对云滇大地中医药发展脉搏的一次真切触摸,为后续深化合作、精准助力提供了宝贵的现实依据。

云南之行,是一次跨越千里的文化播撒,也是一场知行合一的深度探索。当大学生牵起小学生的手,共同揉捏一块浸润着药香的手工皂;当象牙塔里的知识,在田间地头找到了最坚实的注脚;当访谈中那质朴的期盼,转化为推动传承的力量——中医药的古老智慧,便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焕发出蓬勃生机。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一粒粒饱含希望的种子,深深埋入云岭红土,也植根于青年学子的心田。它预示着,那绵延千年的药韵,必将在新一代的守护与创新中,益路生发,本草长青,最终汇聚成守护民族健康、坚定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这趟“益路本草”的旅程,是传承的驿站,更是远航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