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上海两会多位专家对α世代(2010年后出生的青少年)如何对待网络梗文化表达看法。“网络梗”的广泛传播,虽满足了青少年的归属感和个性表达需求,但也可能引发语言表达的同质化及文化认同的弱化,甚至导致“网络烂梗”滥用、触及传统道德底线。因此,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梗,提升他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认同感,成为教育和社会的重要课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临床医学院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以“数智赋能”为特色,分别于7月11日和15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园和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张江实验中学开展了两场“辩证眸鉴网络梗,智慧心弘汉语言”主题活动,旨在提升α世代的网络语言素养。
课程伊始,通过热身环节的网络流行语互动,学生们迅速融入了学习氛围。在网络梗介绍环节,实践团成员运用AI技术生成了同学们喜爱的“奶龙”数字人,“奶龙”通过一首打油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网络梗的定义、特征和来源,引导学生们辩证地看待网络梗,理解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在网络梗使用利弊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了他们对网络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实践团运用AI编程技术自主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游戏,如汉字大作战、成语对对碰、古诗消消乐游戏等,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图说话”互动游戏环节,让学生们与AI进行比赛,看谁能更好地描述图片内容。系列教学游戏不仅考验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领α世代的青少年们共同守护中华语言文化基因,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传承与创新。
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这种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让我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另一位学生则表示:“我最喜欢的是AI互动游戏环节,它让我在玩乐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在活动的最后举行了颁奖环节,对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团队小组作战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课后,学生们被鼓励参与创作“中药精灵”主题绘画作品,并配文描述,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文化认同感。优秀作品将在实践团的全平台同步推广,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α世代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原住民”,其语言素养正面临的语言文化传承与数字文明融合双重挑战。“辩证眸鉴网络梗,智慧心弘汉语言”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积极创设面向α世代的数智赋能趣味课堂,将网络空间语言文字规范引导与国语文化传承有机融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教学活动,引导α世代在沉浸式课堂学习、互动过程中,提升网络语言素养,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认同感,为培养兼具媒介素养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数字公民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