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丨闽西地区乡镇发展背后的农村之痛——人口空心化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2-08-18浏览次数:10

编者按:

夏花绚烂,烈日炎炎,2022年暑期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子们以乡情为纽带,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以所学为所用,将炙热的情感与最务实的知识投身到社会实践大熔炉中去,奉献自我,锻造新我,成就强我。

近期校团委将持续发布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开展情况推送,展现团队社会实践成果与风采,也为大家提供更多的经验学习,欢迎同学们关注!

2022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知行,乡村振兴”调研团的成员到赖源乡开展乡村调研活动。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在乡政府、各案例村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调查等方法了解各案例村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外出人口数量、以及相关产业等情况,以提高团队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乡村振兴事业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

人口流失严重、空心化问题凸显

走进案例村我们就采取入户调研的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生活状态。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大多数村民存在家门紧闭的情况。


关于人口空心化问题,H村村书记也提及H村全村辖四个自然村,全村农业总户数277户,总人口807人,据近期统计目前村里人口只有315人,虽然全村目前已经全部脱贫摘帽,但大多数青壮年都迫于生计、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孩子升学、以及更好地发展等原因离开了乡村。

产业发展薄弱、人才难留

在调研过程中,案例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毛竹、橘子树等经济作物,一些家庭养殖少量的鸡、鸭等牲畜,村内并无其他产业,村民很难就近工作,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售卖毛竹和橘子。


发现除了只有少量竹厂、伐木厂可以为案例村的村民提供少量的就业岗位以外,村民并无其他可就业的途径,以至于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多措并举破解人口空心化

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当地一些居民的生活条件仍较为落后,各个案例村人口空心化问题凸显。为此,我们团队认为要解决人口空心化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各案例村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立足“生态赖源•养生福地”的发展定位,努力打造“思想道德文明、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人与自然共生”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农村。

其次,乡政府也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政策扶持,积极帮扶就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加快完善农村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吸引外出人口回流。

最后,着力打造“农技工匠”高地,要对农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一支实学、实用、实干的新型职业农民,并有针对性地培育懂农业、懂技术、的新型农业带头人和农业高级管理人才,以提高这些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收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总结感悟

通过这次的实地调研和入户采访我们发现,在党的统一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下,赖源乡各案例村能利用当地有力的自然条件优势,通过政府帮扶、农科所专家技术指导、以及“公司+农户”产业生产模式,其乡村治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稳步推进。但基于当地存在山高地远、人口外流严重、人口空心化现象凸显等问题,仍需不断探索发展产业、留住人才、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研究生陈慧玲

通过数据分析和报告的撰写,我发现农村人口空心化是严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传统农村在逐渐消失,“空心化”问题在农村加剧,农村失去的不仅是人,还有更多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空心化”的农村,让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失去了受众和生存的土壤,甚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淳朴乡情,也在慢慢淡漠。关注农村发展问题,为建设新农村献计献策,是时代之重,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应有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研究生熊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