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见证西海固的“芪迹” ,绽放宁夏的格桑花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1-09-17浏览次数:110

黄芪作为一味气良药,一直倍受关注。黄芪抗旱抗寒,能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长。利用这一生长特性,中药学院创造中药“芪迹”项目团队致力于在宁夏西海固形成黄芪标准化种植,通过中药材种植实现乡村振兴。根据前期调研,整合发挥政产学研优势,通过资源普查,确定黄芪为试种品种种植,并规范种植标准,对中药材质量品质鉴定,推广大规模种植,不断改善当地经济。同时,理论结合实践,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

乡村振兴“芪迹”绽放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西海固因其特殊的环境和自然状况,一直以来都是乡村振兴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核心区。为了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当地脱贫不反贫,振兴不掉队,团队对当地道地药材黄芪进行调研,为形成高质量黄芪种植标准,打造中药现代化产业示范体系打下基础。

目前资料发现,黄芪的“种子繁殖”育苗种植”、以及有关黄芪的“循环经济模式”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这个暑假,团队通过持续地线上连线当地育种、种植、生产基地以及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询问采访,并且通过问卷,进行调查。

“芪迹”前的准备,绽放前的蓄力

初期团队成员通过文献数据库系统,收集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获得了西海固地区基本背景情况。针对宁夏当地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简要交流,明确了本次社会实践的调研方向。

同时,德育教育也同步发展。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都是十分重视的,项目组成员同时也重点关注多媒体途径包括公众号及微博、制作微电影展示、宣传海报张贴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一方面提升当地群众对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作为中医药宣传窗口,利用多媒体平台向其他地区展示中医药文化扶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向当地朋友传播中医药知识。

线上连线宁夏,了解“芪迹”成果

2021年9月14日项目组成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1427室与宁夏方面进行连线。宁夏黄芪种植基地的闫济宇总监,首先为团队成员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史,从一无所有到公司建立,再到黄芪规模化种植,摸着石头过河,在逐步探索中为实现当地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紧接着,闫总又分别在黄芪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黄芪的循环经济等方面阐述他的经验和看法。项目成员了解到黄芪种植很大程度上对当地的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从之前的到外地打工到现在基地签合同的长期劳务工,年收入更是翻了又翻。这不仅加快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更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民族交融,提升汉族回族两族情谊。

实践得感知,实践获真知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有利于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学习更多中药知识,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日后中药材研究,实现中药产业下的乡村振兴。作为青年人的我们,也要吹响青春的号角,继续发挥自己的光与热,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在实践中感受变化,在行动中创造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