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 简报 第九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9-26浏览次数:6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

简 报

第九期 

共青团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2011717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记国医大师郭子光名中医工作室访谈

 

2011年7月15上午,作为本次国医大师寻访项目成都站的一部分,我校师生一行四人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接待室对国医大师郭子光名中医工作室的三位传承人进行了采访,对川中名医郭子光教授的中医教育思想作进一步发掘阐释。出席的寻访团成员有指导老师陈正芹、吴平和大学生成员徐川、汪猛,工作室成员有江泳副教授、杨俐主任医师和刘渊副教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团委的协助下,此次采访非常顺利。

江泳副教授作为与郭老接触时间较长的弟子之一,对郭老有很深入的了解,她从自身经历出发,多次强调在侍诊郭老的过程中,通过耳濡目染其运用传统中医疗法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经历,不断坚定了她学习中医的信念,也更加坚定了她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倾注毕生热情的信念。她认为,名中医工作室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对中医的教育和传承起了重大作用,而郭老的教育思想也都在日常工作中得以继承与弘扬。郭老给她体会最深的就是中医的教育离不开临床的指导,更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这对于树立学生的职业自信和职业恒心很有帮助。她也提到,作为国医大师的传承人,不仅要认真学习,掌握郭老的临床诊疗经验,更要通过自身努力,将郭老这种对中医的信心和执着通过自己的课堂传播给更多的同学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不断绽放出生命之光,才能真正的“大行于世”。

杨俐主任医师和刘渊副教授作为工作室成员,也分别从自身角度谈到了郭老的教育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杨俐主任作为临床一线的医生,通过侍诊郭老,越发体会到中医药的魅力,也越发坚定了发扬中医药的信心,并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临床诊疗和带教,使更多的病患和中医学子体验到中医药的这种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刘渊副教授在访谈中也谈到郭老在门诊过程中经常与工作室成员探讨各种病证的中医药疗法,相对于在临床中靠自身摸索的同志们来说,他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感激,能有机会了解到中医疗法的精华,这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国医大师的教育不仅有利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缩短了中医药人才的成长成才时间,更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

采访前,我校寻访团成员为访谈作了认真准备,通过一个下午的访谈,我们不仅对郭老的中医教育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郭老作为国医大师,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仅影响了工作室的成员,更是通过他们将郭老对中医药文化的信心和执着传播给更多的中医学子,这也是“达则兼济天下”的完美阐释,我们不禁为郭老对中医药传承和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深深折服,而他宝贵的教育思想也必将行于天下。

成都采访团 陈正芹 吴平 徐川汪猛

 

 

 

 

 

国医大师郭子光及其名中医工作室传承人访谈札记

 

成都中医药大学郭子光教授是蜚声中外的中医大家,四川省政府首批确定的学术带头人,国内外公认的伤寒和各家学说专家、中医康复学科开创者,首届“国医大师”获得者之一。访谈前,为了更好地与工作室各位成员交流探讨,我们一行四人就郭老的教育思想和学术成就进行了认真学习。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团委的协助下,我们与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及其名中医工作室江泳副教授、杨俐主任医师和刘渊副教授等三位传承人成功进行了深入交流,整场访谈其乐融融,郭老在笑声中将其中医教育思想娓娓道来。

 

和蔼开朗 平易近人

一见到郭老,他就乐呵呵地与我们招呼问好,几句话一交谈,我们的担心就少了许多。我校陈正芹老师将暑期社会实践徽章——“理想之路”赠给郭老,郭老见我们胸前都佩戴着徽章,他也如同一个小孩,开心地让老师也帮他将徽章戴上。这一幕让我们非常感动,作为一位国医大师,郭老没摆一点架子,一下子将我们与他的距离拉近了。采访过程中,郭老话题宽广,无所不谈,严肃时正襟危坐、纵论古今;轻松时活泼大方、笑侃中外。

在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中虽已得知郭老是一位“老顽童”,然而采访临近尾声,郭老的一位病患打电话来咨询问题,手机铃声居然是周杰伦的《千里之外》,亲耳听到这个铃声,不得不感叹郭老的心还如此年轻。郭老作为中医大家,一位值得尊敬的老者,让我们青年晚辈慨叹郭老壮心不已,宝刀未老。

高德大义 悬壶呐喊

    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郭老对中医的执着,他怀揣仁心、活人无数,有着丰厚扎实的方药实践经验,然而在采访中,郭老依旧将治愈患者的功劳归于中医药学的广博与伟大。郭老谦逊的品格为诸多中医后进树立了一代大医的当代榜样,他的高德大义也博得了广大普通病患的信赖与感激。

郭老永葆一颗年轻的心,在繁忙的诊疗事务外,还为中医药事业奔走呐喊。采访过程中,郭老直陈时弊,屡作鞭辟入里之言,发人深省。中医药大学教育、中医院管理不善、中医药学教材编写不当、学生中医临床实践不足等等,他都急在内心,借此次有关教育思想的采访,郭老向我们坦言,他深以为度过中医危机还需全国中医界人士的不断努力。

知识渊博 笃守中医

采访的主题虽然定为国医大师教育思想,但郭老在与我们交谈时依然广征博引,各学科案例信手拈来。郭老告诉我们,要想在中医上有所作为,那就要下苦功夫。多年来,郭老所做的记忆卡片有数万张,这也为他编写大量著作筑下扎实根基。郭老还主张中医学子要学习多学科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近一个世纪,中医几经沉浮,然而郭老继承家学,勤奋钻研,笃守中医,终成一代大家。郭老坦言,幼年时中医的疗效对他的触动极深,他也劝诫中医晚辈树立信心、倾注热情,现如今中医虽面临危机,但“中医必将大行于世”,采访中郭老多次提及,“就算没有中医学院、没有中医院,中医也会因为她的疗效而永存于民间。”郭老满怀憧憬,如此鼓励我们青年学子。

名中医工作室的几位成员也表示,在跟师的几年里,最大的鼓励也是看到了中医的疗效,因而坚定了学习中医的信念。

   

在郭老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中医大家的魅力,整场访谈也深深感染了我们。郭老的教育思想必将成为当代中医教育的宝贵财富,闪耀在崛起的神舟大地。

成都采访团 陈正芹 吴平 徐川汪猛

 

 

博士团学术交流,甲秀广场开义诊

 

经过一夜的休整,团员们整装待发前往贵阳中医学院,与该校针推学院师生就学术研究与考研心得展开了讨论。在相互介绍认识后,博士生义诊团领队邹菁副院长简要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和意义。针推学院的杨书记向团队大致介绍了学院概况、人才培养以及学术研究现况。在带学理念上,针推学院领导强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杨书记现场展示了同学们自绘的舞蹈扇面及纱衣,让我们也体会到贵阳中医学子的多才多艺;在学科发展上,他们逐步深入针灸推拿的机制研究,并先后获得三项国家自然基金。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某些实验无法顺利开展,团员们因此提出实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想法。此外,贵阳学子就考研、考博等具体事宜纷纷向团员们请教,团员们则事无巨细的一一解答,邹菁副院长也向热忱的学子们发出了友好的邀请,欢迎他们到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深造。座谈会在一片热烈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双方通过交流对各自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也有利于以后学术的交流与合作。

    下午,团员们马不停蹄转战甲秀广场,开展第一场义诊活动。在贵阳中医学院同学的帮助下,团员们在甲秀楼前支起了横幅,摆上了简易的桌椅。还在准备期间,就有市民前来询问,上海中医药大学来的博士生义诊团颇受欢迎,待团员们穿上白大衣准备开始时,就诊台前已经聚集了不少市民。团员们来自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医肿瘤、中医妇科、中医心血管、中医外科、中医五官科等特色科室,向当地近三百名市民提供免费医疗咨询服务、测量血压、推拿、针灸、赠送患者急需的药品,并免费派发了《四季养生手册》、《强身健体手册》等健康宣传资料,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生活意识。在活动期间,热闹的场面吸引了贵阳电视台、《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等媒体前来报道。天色渐晚,但是市民就诊的热情不减,在就诊名单上签名排队。诊治后的患者也表示了对于团员们下次再来的期待。市民们络绎不绝,团员们也不厌其烦的给他们做检查、讲解疾病的防治。

    紧张的一天结束了,团员虽然身体上很疲惫,但是情绪很高涨。中医药文化传播还需要大家携手共进,不断努力!

 

 

 

 

报送:团市委、校党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抄送:各附院党委、各学院、部党总支、各直属党支部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石 怡  管思思  刘 洁     指导老师:陶思亮  唐 燕  陈正芹  郑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