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国医节”八十一周年学术活动——中医抗感染的四大治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3-29浏览次数:8

 

沈丕安

    2010319,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会办了“中国国医节”八十一周年纪念活动活动特邀上海市名老中医,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研究室主任沈丕安教授,为我校研究生做了题为“中医抗感染的四大治法”精彩的讲座。校研究生院陈晓书记和陈嘉训等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一、中医——科学的“初级阶段”

就当今社会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沈老提出:中医是科学的,只是现在还处于科学的初级阶段。其一,中医的疗效是被几千年的临床疗效所证实的,它的作用毋庸质疑;其二,很多的科学理论都是现有假设,然后采用实验得以证实,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以及DNA的发现等。中医的实验只是没有采用当今最盛行的动物实验,而是直接从临床得到的疗效和经验。现在,一些中医理论也正试图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得到最直观的结果,用数据来证实其科学性。

二、中医抗感染

与西药长于治疗细菌性感染不同,中医药更擅长于治疗病毒性的感染,其治法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1、驱邪外出

西医学在治疗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时往往会配合运用激素及免疫制剂,但是此类药物减量后病情容易出现反弹,不易痊愈。中医药则更注重整体的调养,培护正气提高免疫力来达到驱邪外出的目的。沈老拿国画与油画的区别来做形象的比喻:国画中单看一草一木一物一人都是模糊不清的,纵观整体才能欣赏到她的意境;而油画则是很清晰,每一物都能单独欣赏,这样用文化的差异也可以解释中西医药的不同,就像中国讲究食物寒热温凉之性的调配,西方则讲究营养成分的配比。

就外感病而言,如果初起症状消失,但仍有咳嗽,咽痒,咳痰不爽时,就要用三拗汤发表,药用麻黄、杏仁、甘草。

2、攻邪解毒

攻邪解毒法中最常用的不过是汗、吐、下法。清热解毒亦归于攻邪解毒法中,但沈老强调清热与解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热药常用的生石膏,以产于河南带结晶水的为最佳,患者高热时用量可达到90-120g,而60g清肌火,30g清内火。石膏在不同的方剂中配伍也不尽相同。

类风湿性关节炎宜用汗法,沈老用羌活胜湿汤,羌活用量可达30g,必要时用到60g甚至90g,病人在发汗后关节的紧张状态可得到有效缓解,甚至能达到不痛、不肿、不痒的程度,且服药后无不良反应。而祛风湿药中的乌头与白附子,配伍使用能增强功效,沈老临床经验证实白附子无毒,川乌草乌经炮制及煎煮其有毒成份乌头碱也已经转变为无毒的乌头次碱或乌头原碱。在关节炎的治疗中生南星的止痛作用较著,并且不含乌头碱,可以放心使用。

“通因通用”与清热利尿属攻邪解毒中的下法范围。“通因通用”主要应用在里急后重型湿热痢,方用芍药汤,大黄后下,也可用虎杖代替大黄,亦能使便质变稀,并且作用更广泛,还能缓解腹痛。而沈老把白头翁汤作为清热利尿方来用也收效甚佳,其中秦皮的功效显著,能利小便,并可以降尿酸治疗痛风。秦皮还有抗光敏和过敏,美白明目的功效,并且服后不会出现腹部不适,所以荨麻疹和各种过敏均适用。

3、扶正祛邪

中医讲“邪去正自安”,驱除邪气后,正气自然来复,那样疾病自然就会向愈。沈老举一案例:友人打来越洋电话,言一美国友人患荨麻疹,西药已治疗很长一段时间,但经久未愈,遂致电沈老求助。沈老拟方:白鲜皮30g、生地30g、土茯苓30g,三味药连服三月。两月后来电言病已愈,但沈老仍坚持嘱其服三月以巩固疗效,后再未复发。在上方中,白鲜皮能清热燥湿,祛风解毒,还可以止痒,若用于治疗湿疹尚可适量加黄芩、黄连等清热燥湿及解毒诸药。

4、调药托毒

成人患腮腺炎一般由干燥综合征导致,小儿多由病毒性感染所致,同可用普济消毒饮,沈老主张板蓝根与大青叶同用,两者作用各不相同。板蓝根侧重于消肿胀的腮腺炎症,大青叶则长于消口腔炎症,大剂量都可用到30g,取效甚良,但冲剂无此良效。

三、药物应用

沈老对中药的应用也有独特的见解,曾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亲自执笔编写《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这本著作在上海市中医医院广为流传,在讲座中沈老也讲了他在中药应用中的心得。

在清热药与养阴药的应用中容易造成病人腹泻,养阴药中的沙参、生地、洋参、麦冬等其有效成份粘多糖能促进肠唾液等的分泌,所以能使大便质稀。理中丸中的炮姜可以改善大便稀溏,但不能改变次数较多的现象,而石榴、丁香及高良姜则能改善大便频数的问题。养阴药能促进唾液的分泌而生津,所以能改善口干等症状。酸性的乌梅、五味子亦能生津,但生津效果最好的要数芦根。但养阴不等价于生津,养阴药中的天花粉和鳖甲都不具有生津的功效,主要起激活抗体,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但同时可引起过敏反应。龟板与鳖甲作用区别较大,龟板补益肝肾,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与鹿角胶相使,同用亦能增效。高热的病人舌红口干,用补液法可以改善脱水、电解质紊乱,但是不能解决口干的问题,这时利用中药的生津作用就能充分的发挥优势。

沈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很多特效药:沙苑子30-60g能治疗夜尿增多,但对白天的尿频效果不明显;白蒺藜30-60g治头痛,且有壮阳的作用;骨碎补能解毒,当用量为30-60g时亦能治疗耳鸣;山豆根主要治疗咽喉肿痛,但其因肾病综合症及狼疮性肾炎引起的蛋白尿(3g)以上效果奇佳,剂量可从12g30g逐渐增加;三七粉能止血治疗血肿,亦可促进骨折愈合,还可改善粥样斑块;丹参能扩血管缓解胸闷,但白芍30g可达到更佳的效果,且与郁金、石菖蒲通用能增强疗效;天麻是治疗头晕的特效药,甘草、黑大豆能解毒等等。

同时沈老强调,教科书中的常用剂量在临床上都是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需适当加大剂量,但这应在药物无毒的前提下。当今的药材市场极不规范,炮制方法亦不敢恭维,导致用药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有些甚至无益有害。例如阿胶越陈越好,三年性平,五年以上温性减半,俗语曰:“陈酒不上头,陈胶不上火”,现在炮制方法的不规范导致病人用药后普遍反应上火的原因,本来滋阴药不应出现这样的状况,这就与其本效南辕北辙了。再如人参,当初最好的人参当推吉林长白山一带产的吉林参,并不是现在的所谓高丽参,人参本四年开花,六或八年的参才有大补元气的功效,可从人工培植以后,两年的参即拿来出售,致使功效大打折扣,自砸了品牌。讲到此处,沈老表现出了极大的忧虑,中医的疗效很大部分要靠中药来体现,如果药材质量不能保证,那中医的作用就不能充分甚至正常的发挥,那地位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

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沈老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像强直性脊柱炎就不能按脏腑气血理论来辨证,叶天士在《临证医案指南》中提出奇经八脉辨证,不牵涉内脏的病变。如凹陷性水肿可以用利尿剂达到利水消肿的目的,但非凹陷性水肿如胸膜炎、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胀则只能用葶苈子、白芥子、桂枝等蠲饮。

结语:沈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让我们领略了中医大家的风采,其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让我们折服。通过这次讲座,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也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相信沈老的这些临床经验能够为同学们在今后的中医学探索道路中注入更多的动力,也相信同学们更加坚定了传承中医的信心和决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会           

20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