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实施方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团市委、市教委的指导下,在校党委的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积极参与构建和谐校园,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为充分贯彻校七届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精神,积极响应学校对上海中医药大学2009年实事的决定,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拓展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功能。为切实提高教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服务对象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全体教职员工
二、工作队伍
(一)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和高级督导
(二)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专兼职心理教师
三、工作内容
高校心理咨询活动强调发展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同时兼顾保健和治疗功能。不仅提供个别咨询,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心理问题的预防、早期发现,以及心理健康的增进和人格发展。因此,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健康讲座与报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教职工心理发展规律等。我校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将针对教职工实际情况,采用发展预防模式为主,障碍医学模式为辅,“分层逐级”的服务模式,联动教职工心理健康三级系统,全面提高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见下图)。
援助系统:心理咨询 动力系统:心理健康团体培训与辅导 自助系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一)建立心理健康的“自助系统”——预备教师的心理知识
多重角色的交替、繁杂多变的工作和生活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基层的心理健康服务旨在增强教师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及时地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释放压力。为此,中心将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工作网页上开辟心理健康知识专区等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刊物等提供心理健康常识和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等,让教职工认识到拥有健康的心理与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样重要,帮助教职工启动心理健康的“自助系统”,增强教师内在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免疫能力,积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建立心理健康的“动力系统”——拓展教师的心理潜能
心理健康的“动力系统”指的是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提供空间和平台,通过教职工的特点量身定做各种心理健康增强方案,运用团体辅导与培训,拓展教师的心理潜能,促进教职工自我的成长和“全人发展”,进而形成健康的人际、家庭和团队关系。
如可针对青年教师在职业心理、成才心理、交往心理社会参与心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矛盾,以及这些矛盾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如身心发展不平衡、角色转换不适应等开展系列团训:改善心智模式训练、情绪管理训练、意志训练、人格魅力训练;而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可量身订制人际沟通训练、缓解压力训练、适应与发展训练、身心保健训练等。还可面向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高级职称教师,教学管理人员,青年后备专家等开展不同的团体培训和辅导和心理健康座谈会。
(三)建立心理健康的“援助系统”——解决教师心理困扰
心理健康的“援助系统”将采用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提供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通过教职工心理针对性测评和评估,对有需求的教职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对存在心理困扰的教师通过交谈、疏导,帮助其重建认知;而对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进行心理方面的康复治疗,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通过心理咨询的形式将帮助有需要的教师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扰,缓解压力,促进教师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协助教师自我成长,引导生涯发展等。
联系人:刁静 林磊 51323033
共青团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